父母活着是印钞机,死了也要给孩子留下一笔钱
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了数十个民族的文化,在融会贯通之中成就了礼仪之邦,其中有着“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北京租父母小编分享。
今时不同往日的亲子关系
中国人讲究“孝道”,父母赡养子女,子女孝敬父母,这是中国家庭最初的关系,说起来简单,但父母子女之间所拥有的亲情可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懂的情感关系。
在以前,那个科技、社会都不发达完善的年代里,我们用孝道来制约亲子关系,讲求“孝”与“顺”,父母的养育是恩情,要感恩、要顺从。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商业的发展。
现代人思想奔放自由,随着时代的发展“孝”的概念也不断地改变以适应时代,但都不外乎感恩一词,可是近年来,感恩与付出都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榨和投资。
孩子是父母的全部
现在社会发展太过迅速,每个人都在用力奔跑,有了孩子的人更加害怕被落下,一旦落下人后,自己过得辛苦点没关系,但孩子不行。他们的心思被牵挂得太深了。
大致算上一笔账,父母从怀孕开始就算要给孩子花钱了,各种产检、生产、坐月子统共就能花掉两三万,孩子出生之后要添置大量生活用品,奶粉啊辅食啊,还有零碎的婴儿车、玩具、纸尿裤,学前教育用的各种书籍图册,以及更重要的各类疫苗,这还只是婴儿阶段。
再大一点上个幼儿园也是天价,公立的一年一两万,私立的每年都要两万多起步,贵一点的能到五万。
接着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但是学杂费是必须的,如果要择校还是得交个几万块钱出去,兴趣班去不去?
别人都去你家孩子不去那就是落后了,去!一定要去,可现在的少年宫、兴趣班、补习班又都是上万起步的。
义务教育结束上大学需要交学费了,如果孩子争气考上好的学校好的专业,一学期一万算少的,要是考研呢?出国呢?
就算作大学毕业出来找工作,22年的时光要花上父母近百万的人民币(消费数据均来源网络),在个新一线城市可以拿下一间百平大小的房子了。
这是物质方面的付出,还有精神方面的。
在压缩自己物质生活的同时,父母的精神生活也因为孩子日渐匮乏,往日能在睡前读一会心爱的书,但现在得照顾孩子,能悠闲外出遛弯的时间也不再放松,而是要时时刻刻看着小孩。
长大一些更有无法解决的代沟、需要沟通的老师学校、偶尔需要帮助的功课、督促调皮的孩子写作业等等繁杂琐事,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自己活着就很操心了,现在家里又多了一个不懂事的人,压力倍增。
于是,一个个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拼命地工作赚钱,给孩子们更好、更贵的物质条件,能花的心思都花了,不用花的钱也都花了,把自己从当初那个有追求有想法的人活成了个打印钞票的机器,有时候有些父母更是不遗余力,买上一堆寿险,就是为了让自己死也死的“有价值”。
他们仿佛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活着是印钞机,死了也要给孩子留下一笔钱。
父母是孩子的跳板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作为父母,生了孩子就要养”这个父母的责任变成了子女的要求,许多孩子从学校毕业后本应该独立,但无所事事只会伸手向家里要钱,还冠冕堂皇称之为“我爸妈养我是应该的”。
这话虽然没错,但不应该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养育的责任是父母的,但并非是孩子们啃老、榨取父母的借口。当然,这些人仅仅是少数,但这个观念则是可以代表所有人的。
在一个人出生之后,接受教育走向世界,家庭是一个起点,父母是人生导师的同时,也是一个人冲向社会的跳板。
正如前文所言,如今的社会实在是太快了,什么都很快,市场的更替、科技的进步,父母希望孩子跳得高跳得远,孩子也希望自己能一飞冲天,就算不能也要尽量有一个高起点。
当人不得不一心一意扑在事业上,感情就会淡,现在又恰好是个不懂得感恩的年代,于是在许多人的眼中,父母成了手机屏幕后面的提款机,关心的时候太费时间,要钱的时候甜言蜜语,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拿到钱,天底下有这种好事的也只能是向父母伸手了。
而父母死后所留的只剩下遗产,若是家里有不止一个子女,那更是会上演一场瓜分遗产的伦理大戏。
失去自我的父母
现今铺天盖地的教育宣传、亲子关系的系列丛书,全都是在告诉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用什么方式教导,用什么方式关心,各种心理学教育学轮番上阵。
但却没有一本书来告诉已为人父母的人,该如何过自己的生活,告诉妈妈如何产后恢复身材、如何在繁忙之余养颜护肤,没人告诉爸爸如何在帮助孩子功课的时候也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若是将人的一生分作三个阶段,有人照顾的时候是孩子,独立之后是成年自由人,有孩子之后是父母,那么大多数家庭里自由人的时光是极其短暂的。
平均一个人完成学业在22岁到24岁左右,要是继续学习深造则需要到26岁甚至更晚,再加上从刚参加工作到稳定工作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可以说很多人都是在24甚至到30岁才是个“自由人”。
但我国平均婚龄在28岁左右,也就是基本上工作刚刚稳定就结婚了,很多人一毕业就会结婚,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而且高于35岁的女性就已经是高龄产妇,在生孩子方面有着诸多问题和麻烦,很容易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于是大部分人在追求自我的半路上就踏入婚姻,当上了父母失去自由,而有一部分人则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说太多太多的父母因此而一生都陷于操劳之中,小时候为学业操劳,长大了为工作操劳,还没工作几年又要为孩子的事情操劳,他们很少亦或是从未为自己而活过。
失去感恩的时代
其实感恩这个美德从未从人类身上消失,只不过迫于时代的需求渐渐被别的东西占据了——情感廉价的泛娱乐化和利益至上的消费主义产业链,这两样东西一个削弱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上的感情,一个减淡了社交之中感情的占比。
可以说如今的长篇大论远不及从前书信上一两行字来得更加温情,更何况现在广为人所接纳的“太长不看”习惯,交流上也不过是零碎的语言,更不要提过个五年时间父母就根本看不懂孩子在社交软件上打出来的字是什么意思了。
消费上来说更是如此,目前的发展都是向“更精致”、“更利己”的方向去走,送礼、保健品、情感方面商品也大多变成消费陷阱,久而久之情感淡漠成为主流现象,家庭成员之间也免不了。
看似逃不过的恶性循环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没有源头,只不过在各种时间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重视金钱的时代父母就会变成ATM、变成印钞机、变成钱,他们的孩子还未长大就成为父母,走上自己父母的老路,这也是当代许许多多年轻人恐婚的原因之一。
他们不想活得这么悲哀,各种老龄化、养老问题又接踵而至,如此的恶性循环仿佛只要避不开传宗接代就跳不出去。
其实也并非如此,既然我们过着用着欧洲人的教育体制过着欧美人提出的制度,那不妨看看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亲子理念。
与消费主义鼓吹的用好奶粉、上好补习班、接受欧式教育不同,西方家庭在根源上有这样一个观念: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备独立的、自主的人格。
这个观念可谓是人道主义的精髓——强调人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当然,各个社会都有各个社会自己的问题,我们只学习好的。
譬如在学习期间,他们更鼓励孩子去参加一些打工来赚取生活费和人生经验,成年后必须分居则更一步让孩子们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不少家庭之中孩子念大学的学费是靠自己兼职打工挣来的,完全不依赖于父母。
一方面解放父母的“操心”,经济上压力减小,精神上更是充裕更多,他们有时间夫妻一同去旅游,不用担心太多地拿出积蓄去开店,平时培养自己的爱好等等。
同时孩子也会更快更早地适应社会,也能在为人父母之前早早地稳定工作,拥有自己的生活,这种两不相干的相处方式看似与我们阖家团圆的传统不同,
朋友式的相处,或许是现在中国式家长更好的出路。
北京租父母http://www.zulinshiyanyuan.com/
- 上一篇:杭州租父母:其实现在的父母真的很累 2020/11/26
- 下一篇:北京租父母:我父母的样子应该就是老伴最美好的样子 2020/11/26